核心分享:针孔下的历史伤痕与记忆隐喻
交流会的核心环节,格伦·波特博士深入阐释了其正在展出的系列作品《穿越历史的阴霾》的创作背景与艺术思考。波特博士坦言,该项目源于他对澳大利亚历史中被掩盖真相的关切——特别是英国殖民时期对原住民的暴力历史。他挑战了童年教科书中的“和平过渡”叙事,通过摄影揭示那段充满抵抗与不公的残酷岁月。
艺术形式与深刻内涵的融合是波特博士分享的重点。他摒弃了常规相机,选择使用大幅面针孔相机进行创作。这种独特的技术选择并非偶然:
1. 象征记忆与时间:针孔相机产生的图像特有的柔和感与颗粒感,被波特博士视作时间和记忆脆弱性与模糊性的隐喻。历史真相往往在时间的流逝和不同叙述中被遮蔽或改变。
2. 强调“地点”而非“风景”:波特博士强调,这些作品并非追求唯美的风景照,而是聚焦于“事件发生地”。他根据历史学家与法学家的研究成果,前往记录在案的超过480处屠杀或压迫地点(目前已被发现及记载438处以上),拍摄那里“现在”的景象,无论其美学价值如何,地点本身承载着历史的分量。
3. 直觉与身体的连接:使用没有取景器和测光表的针孔相机拍摄,要求创作者高度依赖直觉和对环境的身体感知。波特博士表示,这种方式让他感觉自己与土地以及原住民文化中神性的精神概念建立了更深的联系,更接近他所记录的历史的核心。他提到,在拍摄过程中,有时会感受到强烈的、甚至是令人不安的灵性的存在。
波特博士计划在未来四年内继续这一项目,目标是拍摄约200个地点。他希望通过摄影的力量,参与澳大利亚正在进行的“讲真话”(Truth-telling)进程,促使社会正视历史,实现某种程度的和解与治愈。他强调:“我并非要改变我的国家,我为此自豪。我们无法改变过去,但我们可以承认真相。”
多元碰撞:作品分享与互动交流
晚会下半场是活跃的作品分享与交流环节。与会的其中五位创作者先后展示了近期作品,内容涵盖人文纪实、社会议题探索、星空摄影、城市观察等多种题材,呈现出丰富的创作视角。格伦·波特博士、策展人秦伟老师以及赖渭老师认真聆听了每位分享者的介绍,并给予了中肯的建议。
晚会下半场是活跃的作品分享与交流环节。与会的其中五位创作者先后展示了近期作品,内容涵盖人文纪实、社会议题探索、星空摄影、城市观察等多种题材,呈现出丰富的创作视角。格伦·波特博士、策展人秦伟老师以及赖渭老师认真聆听了每位分享者的介绍,并给予了中肯的建议。
艺术空间中沉浸式的交流体验
本次交流会别出心裁地在5A1艺术空间的展厅内举行。四周悬挂着格伦·波特博士《穿越历史的阴霾》系列的黑白针孔胶片摄影作品,在切光灯的映衬下,为整个交流活动营造出沉静而富有历史感的氛围。现场准备了香槟、红酒、茶水及精致点心,观众与嘉宾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由交流,围绕摄影艺术、历史叙事、技术手法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这种沉浸式的交流体验,让参与者得以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进行深度的思想碰撞。
展览持续,诚邀观展
本次交流会别出心裁地在5A1艺术空间的展厅内举行。四周悬挂着格伦·波特博士《穿越历史的阴霾》系列的黑白针孔胶片摄影作品,在切光灯的映衬下,为整个交流活动营造出沉静而富有历史感的氛围。现场准备了香槟、红酒、茶水及精致点心,观众与嘉宾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由交流,围绕摄影艺术、历史叙事、技术手法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这种沉浸式的交流体验,让参与者得以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进行深度的思想碰撞。
《穿越历史的阴霾》
——澳大利亚摄影家
格伦.波特影像誌
艺术家|Artist
格伦・波特 Glenn Porter
策展人|Curator
秦偉 Chun Wai
展览日期|Duration
2025年5月22日-2025年6月15日
周二至周五9:00—18:00
周六周日10:00-17:30
(逢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Venue
深圳市福田区车公庙天安数码城
天吉大厦AB座5楼5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