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8日上午10点,由企业家摄影协会(深圳)主办,5A1艺术空间执行的百名摄影名家典藏展首展·朱宪民《百姓 1966-1976》如期举行。摄影艺术家朱宪民先生亲临现场,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企业家摄影协会(深圳)主席王琛、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主席李树峰、深圳市文联副主席、深圳市摄影家协会主席赵青、5A1艺术空间总裁吴建斌、艺术总监秦伟等众多重量级嘉宾也纷纷到场为展览致贺辞。
5A1艺术空间创始人赖渭老师主持本次展览
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王琛先生致词
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李树峰先生致词
深圳市文联副主席赵青先生致词
朱宪民先生作为摄影大家,却丝毫没有架子。现年八十有余的他,依旧精神矍铄。他先感谢了来宾对展览的鼎力支持,随后谈起了自己摄影的初衷。“我拍照的初衷就在于记录真实的一刻。摄影作品所记录的事象并不会随时间而磨灭......通过影像的记录,真实得以被代代相承。”对于本次展出的作品,朱宪民这样说道:“那个特殊时期,许多照片都是摆拍而成的,但这并不是说这些照片就不真实了。相反,这恰恰是另外一种真实。”
本次展览作者朱宪民先生致词
作为策展人,吴建斌教授也对本次展览表达了自己的感慨。“这些展出的照片带给我的不仅是看到特殊时期百姓生活状况的震撼,也有我自己的个人情怀。我自己就经历过那个时代,但朱宪民老师用影像保存了那个时代的真实,这种时空的交错感令我动容。”他还高度肯定了这些作品的艺术价值,这也正是5A1艺术空间的创办初衷——我们将以影像作舟,摆渡艺术的星辰。
5A1艺术空间总裁吴建斌先生致词
致辞结束后,秦伟老师亲自担任了导览工作。作为资深摄影师和策展人,秦伟老师对于每幅作品的解读都入木三分。譬如对于《长领县北京下乡知识青年在贫协主席带领下共同植树》这幅作品,他便从摄影技术的角度,分析当时为何要在特定的角度拍摄。“这是为了体现青年的朝气和希望。”
5A1艺术空间艺术总监秦伟老师现场导览
而对于《蒙古包里,牧民一家人》这幅作品,他又能从历史语境中找到分析的角度。“如果只看构图的下半部分的话,这不过是一幅描绘蒙古包里的牧民一家人其乐融融状态的影像。但在上半部分显眼的位置,挂着一张毛主席在中共九大发言的相片。这就是巧妙之处,在观看这张照片时,你会不经意地将注意投射到这张毛主席的相片上,从而立即提醒了这张照片所处的历史时代。这就是纪实影像的魅力。”
5A1艺术空间艺术总监秦伟老师现场导览
秦伟老师对于不同作品之间的联系也颇有心得。《不爱红妆爱武装》展现的是一群文工团女演员英姿飒爽的演出,而《下乡女知青做了赶马车的车老板》则顾名思义,展现的是一位下乡女知青赶马车的场景。秦伟老师分析道,“看似这两幅作品之间没有特定的联系,但实则不然。前者明显地拍摄于人工光源的场景,这与‘红妆’和‘演员’相衬;后者显然处于自然光源之下,阳光照射到拍摄对象的脸庞上,象征着‘下乡’的淳朴与‘车老板’对生活的希望。这两张照片明显地展现出‘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时代思想,联系在一起的话,能够让人感受到鲜明的时代特征。”
5A1艺术空间艺术总监秦伟老师现场导览
导览结束后,各位嘉宾就坐,有关摄影艺术与当代历史的座谈会就此展开。嘉宾们谈论了当代摄影的艺术和收藏价值和中国摄影的国际传播等内容,剖析了国内摄影作品与国外同领域作品的区别与内涵。朱宪民先生更是谈起了他的故乡对他的摄影生涯的重大影响。“我对家乡的人民百姓充满了热爱,也对中华民族充满热爱。这种热爱促使我去找寻默默为国家奉献的百姓的生活点滴,因为我相信即使在宏观历史叙事之下,百姓的真实生活也是需要被记录的。......当我们看到这些生长在黄河边上的百姓的照片时,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父辈的气息盘旋在我们的心头,原来这些人民在物质并不丰富的当时,是以那种方式过着自己的生活。历史的沧桑与时代的变迁,具象化到一个个具体的人物形象上,就能展现出纪实摄影的真正作用——记录,但不仅是记录,还有真诚的表达。”
座谈会现场
随着观众的掌声雷动,座谈会也进入尾声,来宾在自由交流、享用茶歇的同时,也对朱宪民先生的许多作品表示了收藏的愿望。5A1艺术空间将会继续展出朱宪民先生的60年代影像系列作品,欢迎摄影爱好者前来收藏。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计划展出更多摄影名家的佳作,届时请务必不要错过。我们希望与更多手持镜头的追光者们并肩,照见作品深处的灵魂,并以此为纽带,连结世界各地的摄影艺术从业者与机构,将当代艺术传播到尽可能多的地方。